從零開始~
在不斷翻轉中發展園所特色
苗栗縣五穀非營利幼兒園
專案團隊提供|日期:113年06月24日
苗栗縣五穀非營利幼兒園於民國108年2月起開始由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委託辦理,持續推廣「以人為本、以地為師、以家為美」的服務願景,提供友善接納的環境,並用心營造美學的藝術學習環境,以親師生共學的理念,致力培養孩子成為「藝術美學家」、「生活中的實踐者」。
社政與幼教磨合學習 攜手突破困難與挑戰
張智于主任表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在苗栗主要是針對遲緩兒童辦理服務,所以我們在做早療服務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幼兒園所對早療或對其他身心有狀況的孩子,接納度並不是很好,因此基金會以「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為目標承接了非營利幼兒園,就是希望可以實踐非營利幼兒園共融教育和友善接納的宗旨。
主任表示,承接非營利幼兒園後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就是幼兒教育和社福、社政體系的思維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剛開園的時候,主任總是和園長、老師們「戰個你死我活」的,因為彼此都有自己的專業和堅持,所以過程中就會有很多的抗衡跟拉扯,這可能會是社政法人來銜接幼教體系業務後在觀念和執行上一定會遇到要彼此溝通及磨合的地方;呂思茹園長也表示,幼教體系培養出來的教保人員,每個人在教學及班級經營上也都會有自己的步驟跟規劃,所以就算法人覺得某件事情該怎麼做會比較好,但老師們還是會覺得先把班級顧好,孩子穩定了,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而這段溝通及磨合的時期就像是拉鋸戰一般。
「不同體系的溝通和磨合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法人願意先放下自己的堅持,站在教保人員的立場去思考我們想要和需要的是什麼?然後才發現彼此是可以溝通的,再以教保人員的角度去思考和幫助我們。」園長說,所以現在法人就是我們最好的支援,提供最多的資源協助!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分擔法人的重擔,也分擔主任的工作;主任也認為「法人要學習放下自己的身段,蹲低下來跟孩子和教學團隊一起學習,接納別人的意見跟專業的支持建議,再去修正這些建議成為你自己要走的方向,這對承辦單位來說是很重要的!」
翻轉後華麗變身 成為藝術美學園所
五穀非營利幼兒園在開園時遇到了許多的困難和挑戰。主任表示,當時是法人去承接標案,那時連園長都沒有,而且主任的專業是社工,並不是幼教,所以對幼教第一線的教學狀況或是班級經營等,都很陌生。所以剛開園的時候,基本上都處於一種邊做邊學的混亂狀態。因為園所是在學年度的下學期開園,因此遇到了招生率不足、師資招聘的困難,而且招到的師資幾乎都是沒有那麼多帶班經驗,或是從私立幼兒園來的老師。所以開園後園所就陸續換了三任園長,甚至有長達半年的時間是沒有園長的。
五穀非營利幼兒園有現在的成績和成就,中間經歷了三個翻轉,包括「透過美感藝術優化教學環境與空間」的環境翻轉、「教學團隊思維做了大幅度的調整與改變」的教學能力的翻轉,和「看見孩子的個別優勢能力,啟發孩子學習探索、研究、克服困難,落實友善關懷實踐精神」的園所特色(課程)翻轉;剛開園的時候,園所對於教室空間的佈置及整體的環境規劃都沒有方向和目標,甚至於對基礎的學習區該怎麼設置也沒有任何的想法。但是在專業的輔導老師進園協助後,第一步就是把園所的整個環境空間做調整跟改變。所以現在園所外的牆面和園所內的公共空間都是由孩子自己佈置的,因為我們希望孩子能跟著我們一起把美感藝術傳遞出去,讓園所的每一個地方都充滿孩子的作品及成長的足跡!所以有些孩子都會和參觀園所的人說「這是我做的喔!」主動熱情的和大家打招呼,介紹自己的作品。
在教學能力的翻轉部份,因為剛開園時需要幫助和早療的孩子很多,孩子們都在尖叫、吵鬧,然後情緒失控、崩潰!整間教室亂哄哄的,而老師們也是嘶吼著,卻沒有帶領特生學習的要領,整個班級經營等於是零;園長表示,剛開園時對幼教老師來說最困難的部份就是如何教導特生,因為每個老師都需要負責很多事情,又要帶班級,還要像是一對一的照顧特生。所以在資源和專業輔導團隊還沒有入園協助前,主任和老師們對教學真的是缺乏明確的走向和規劃,對於有需要協助的孩子也沒有因應的策略技巧,整個教學團隊對未來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好在經過主任提供資訊,還有職能治療老師、專業團隊進入協助後,教導教學團隊終於學習到如何幫助需要協助的孩子,也慢慢的改變了整個環境的氛圍,讓老師能夠體會到「這些孩子是真的需要我們去幫助!」所以幼兒教育和社會福利是可以將專業融合在一起的,只要老師們融會貫通,慢慢的轉變想法並改變自己的教學技巧,去看孩子的優勢,就可以讓社福和幼教彼此互相配合成長。
主任也表示,剛開始老師們大部分都是從私立幼兒園來的,所以他們太習慣原本既有的簿本教學模式,不太清楚要如何做課程規劃和設計,因此輔導老師也是重頭帶著老師們去做課程規劃和設計的學習,翻轉了老師們的教學能力;除此之外,專業輔導老師也翻轉了自己很多的想法,讓我學會先放下自我,去重頭學習幼教專業是什麼?然後學習新的幼教思維,並理解跟運用輔導老師講的建議,帶著老師們一起去做、一起重新經營打造新的五穀非營利幼兒園。
第三個是園所特色(課程)的翻轉,這是在園所環境已經有了基本的改變、改造之後,基礎的學習區佈置出來,學習區的環境也變得更美,老師的基礎教學、經驗圖表都可以開始進行,孩子也因為老師教學的穩定,孩子也穩定了,接下來才可以去擴展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好奇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勇敢自信的走出園所外去嘗試和接觸新的事物。因此第三個翻轉就是我們帶著孩子在園所內外做策展,也就是市集跟展覽的部分。
我們策展的主題都和課程發展息息相關,以在地文化為主,並且跟整個校園的情境去做融合。所以我們第一年策展是走童玩的主題,和孩子討論要怎麼設計關卡,並且請孩子自己設計怎麼玩、怎麼講解遊戲規則,最後做步驟圖進行解說。第二年是「街村市集--植感有藝市」,我們還走出園所,到穿龍鎮的青創市集擺攤,目的是要讓孩子們願意勇敢的出去當銷售員講解自己的作品,並且做義賣活動,然後把義賣的所得捐給伊甸基金會。因為孩子們覺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很開心有這個擺攤的活動!接下來我們還有透過種水稻的課程,做了「見稻公館 稻香圳美」的策展、地景藝術快閃打卡活動,還有透過陶土捏塑、陶土團創的課程,做了「當泥遇見陶」、「陶的足跡創作展」,讓孩子親身參與作品的製作和策展規劃、實地的場勘和佈置展覽場地的行動,培養孩子成為藝術美學家,成為生活的實踐者!
創造情境學習友善接納 提供無歧視的學習環境
我們在走水稻種植的課程時,會帶孩子去巡水圳,讓他們知道要重視河川的重要性,才會愛惜水資源。因此孩子在種稻的時候,就知道不能亂丟垃圾到田裡,因為會污染土地。本園所重視教育孩子「尊重」,因為當人學會尊重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自然就會拉近,因為你不懂得尊重環境,怎麼會學會尊重人呢?所以五穀非營利幼兒園希望教導孩子「尊重和你不同的人」,培養孩子們正向的生活態度與友愛互助的精神,在課程中創造情境,讓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然學習該如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在談如何讓孩子們學習友善接納的時候,可以在課程中適時幫助能力較弱的孩子融入到其他孩子的情境裡,讓孩子們在情境中學習如何與需要幫助的孩子互動。像是一起在搭窯時搬運磚塊、一起去拉車,然後一起去倒沙子、一起去玩沙,然後共同創作不同的作品。而在過程中老師的態度及協助孩子的行為示範更是孩子們學習友善接納的重要關鍵,因此本所的孩子對於需要幫助的同學,都很願意主動的去幫忙,因為孩子學習老師的態度和行為去協助同學,都會得到正向的回饋和鼓勵,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怎麼跟能力比較弱的同學互相合作、陪伴學習,這樣友善接納、共融教育才能順利的推展。
幼兒園學到的東西,對孩子來講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可以讓他們受用一生!所以我們園所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都會反問「他有需要幫助嗎?」、「我們可以幫忙他什麼呢?」因為我們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們友愛互助的精神,讓孩子們思考如何幫助別人,並學習如何關照不同的人,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可以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五穀實驗田-曬穀(園長提供)
插秧後的足跡(園長提供)
搭窯測量窯燒作品高度(園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