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合作攜手同行,推動正向的親職教育
台電公司輸變電工程處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
專案團隊提供|日期:112年6月21日
推動兩性平權、支持公共化政策,落實正向的托育環境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與台灣公共托育協會兩者,一直支持著幼兒教育公共化政策,希望公共化的量能可以符合雙薪家長的需求,以整個職涯發展來看,女性工作者在職場上具有熱忱、想法,也期待能夠成就自己,托育需求的不足,會造成女性工作者需要被迫選擇放棄,停職一段時間的女性,在孩子陪伴需求較低時,從返回職場會顯得有些退縮,整體而說我們認為這不太有利於女性,因此我們更加認定公共化的普及能夠帶來足夠的支持,父母親可以安心就業,在家庭有送托需求時,女性就不一定要在家裡育兒,我認為這是我們基金會一直以來核心的信念。
我們在辦理的幼兒園時,非常關注女性就業議題,我們會邀請園區辦理幼兒園、關照有需求的家庭,協助女性角色找工作或重回到職場,在各個園區內也會特別關注,期望能夠協力園區的家長將孩子送托,開始找尋工作成就自我,女性持續參與社會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我們的參與激發出更多的社會意識,在社會的決策者如果都是以男性的角度為主,不一定能夠適用多數人,如果女性一直處在這種社會角色上是一種脫離的,那這個社會產出來的一些相關的制度就會不適合孩子與我們,與教育雖然不是有絕對關係,但我們認為因政策與制度始終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因此任何性別都不應該因為家庭照顧服務需求,形成一種二擇一的選項,是我們一直以來覺得在政策上,也就是少子女化下,更應該要去讓非營利普及。
承辦職場互助中心以來與其說協助,倒不如說是一種陪伴,成立一個中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去理解蠻多的制度與法規,我們就像一個是團隊,透過討論集思廣益的去面對,也透過不同角色間的溝通,例如委辦單位、政府或國教署溝通,大家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希望讓公共化拓展與普及,在這個共識底下,所遇到的困難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策略解決。因應整體公共化的量能配置專任的督導,陪伴園所在發展每一個階段歷程中有人探討,園主任並不容易,如果沒有策略,或有他自己的限制,在面對園所困境時,沒有辦法有策略討論會非常辛苦,也不一定有辦法走下去,我們是陪伴每一個園所在不同的歷程當中,提供不同的策略給園所,是一種不同的角度,當我們忙於現場時會看見不一樣的樣態,會讓中心或園所的運作面較為周全,我們怎麼樣在這個制度底下去運作,法人也會定期召開園長的聯繫會議,除了交流交換彼此個人的狀況,蒐集在運作現場中有哪一些是制度是需要做調整的,匯集想法後與國教署交換意見,讓制度可以更健全,是我們陪伴非營利園與職場互助中心成立的一些角度、角色,員工的培訓是我們一個滿主軸、著力的地方,如何讓大家能夠認同我們的信念,將這樣的價值與我們想實踐的歷程轉到他們身上往下延伸,是我們法人這邊努力著手設計跟思考的,以及人才的招募跟培育,法人這邊比較是主責,希望能夠號召更多人投入非營,讓好的人才留在非營,我們協力有關於徵才,在危機事件產出時,第一時間與園所討論策略共同面對。
親師合作、攜手同行,推動正向的親職教育
宜佳主任在過去的10幾年以來都在公幼裡代課,因為喉嚨聲帶耗損的緣故必須要轉職,在因緣際會下參加了彭婉如基金會的徵才聯合說明會。也是在這一場說明會裡面,主任完完全全的被感動了,從中了解到婉如基金會在做什麼樣的事,基金會的辦學理念和與主任的舊經驗不謀而合支持正常化教學,希望能讓孩子「做中學、學中做」,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並透過學習區的教學模式增加感官經驗與學習能力。
宜佳主任在辦理職場互助中心時,初期以開朗、正向的態度與場地主管建立起積極友善的互動關係,從一開始的不了解到了解的階段,再到後來是我們目前職場中心當中委辦單位參與的最高一個單位,社區踏查需要志工時立即前來參與支援,園區辦活動變電處的組長也會來幫忙我們一同擺攤、設關卡、與家長們互動,真心投入這個歷程中,對於輸變電的參與讓我們真的非常感動,他們越理解中心、越知道中心的需求,我們便有餘力可以照顧好中心的孩子,家長把孩子送托到這裡也會更放心,是一個正向的循環。
在親師合作部分,中心收托的孩子和家長多數第一次上學,在開辦初期主任敏銳覺察到親子雙方各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因此安排環境參觀、新生體驗營活動、還有開學後每日密切互動將成長與進步做分享,對於敏感孩子及家長的需求在官網和親師懇談會上提供觀察到班上較有需求的親職教養資訊(安撫物、如何教小孩學分享),有時候家長也會給予回饋(討論讀後實作經驗)(家長理解並感謝老師),團隊一起用心經營下來的親師關係是相當值得肯定的。
透過家長傳承的活動讓幼兒看到父母的不同面向以及擴展更多元的生活經驗
變電處職場中心希望提供孩子多元的生活經驗,教學不一定是第一眼就會覺得很有特色的、走什麼樣的方案,主題多麼鮮明的園所,而是透過活動的帶領,讓師生們共同意識到一些環保議題,例如舊衣回收再運用、資源分享等,我們帶給孩子的是他能夠覺察生活的一種方式,而不是華麗、漂亮的課程,與生活貼近的課程,是我們認為能夠讓家長覺得送托來是安心的場所,我們對此也很有成就感,我們帶給孩子的這些歷程,回扣到為什麼我們要辦理非營利幼兒園,我們培育的孩子是對於環境、自我、他人間的關係是敏感的。
經營承辦者非常重視與家長成為夥伴,會透過不同的機會讓家長一同照顧孩子,在我們自己承辦的園所裡組織家長協力團,也邀請家長在有餘力時可進到園區內陪伴孩子,讓孩子有不同的生活經驗,我們認為大人也需要成就感,在陪伴小孩時是一種容易給予成就感的,透過這樣子互惠的歷程,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例如五月中旬變電職場這邊,敬恩的爸爸帶小朋友唱歌遊戲(彈吉他),聽到孩子歡樂的聲音真的很感動,很純真的也很享受這樣的下午,爸爸自己也很開心,沒有特別做什麼,陪著孩子唱歌,享受了創歌唱時光與瞬間的美好,希望能讓孩子有很多這樣的機會。
落實親職教育讓親師在育兒的道路上有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宜佳主任期許未來在親師協力的育兒道路上,家長能夠進來教室裡發揮他們的專長,協力團的家長是有時間就進來教室裡協助我們照顧孩子,在學習區陪伴小孩下棋、講故事或是帶DIY手作,讓家長有更多的發揮的場域,在教學部分是希望蘋果村的教室充滿溫馨祥和的氛圍,希望我們能夠走進社區,社區就是我的教學場所,從中探索並運用社區資源做學習。
敬恩爸爸彈著吉他,與孩子們一邊唱歌一邊玩遊戲,享受美好的歌唱時光
典典媽媽運用數字引導,帶孩子體驗漫畫的繪畫風格
唯寧奶奶講故事時間
社區踏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