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女青培力女性成長
看見幼兒托育的重要性
臺北市吉中非營利幼兒園
專案團隊提供|日期:112年5月25日
台北女青以扶植女性為出發點 發展幼兒托育
財團法人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是一個致力於培力女性的團體,他們從女性的角度出發看女性發展,因此很早期就開始注意到幼兒托育的重要性。執行長徐敏玲表示,民國77年時台北女青就成立了YWCA幼兒園,當時因為社會上開始有雙薪家庭,女性需要有人協助照顧幼兒,因此才誕生這間幼兒園。秉持培力女性,加上照顧弱勢群體的使命,台北女青陸續承接多間非營利園,甚至在YWCA幼兒園因大樓改建而關閉後,將同一批教保人力,也帶進非營利幼兒園中。
徐執行長表示,台北女青關注弱勢家庭及弱勢婦女的需求,而非營利幼兒園有規定要讓特殊需求幼兒優先入學,因此他們發現在核心價值上有許多貼近的部分,包括用「愛」去與人互動、用「共情心」去了解幼兒家庭,以及帶領團隊往「卓越」的方向成長,除此之外,也要有「誠信負責」、「團隊合作」及「利他」的想法。
在辦園的過程中,台北女青發現有部分區域的特殊需求幼兒比例偏高,因此他們更留意如何去愛這些幼兒,並協助幼兒不要受限於環境,而有機會向上發展。徐執行長說,這是他們願意投入非營利幼兒園很重要的原因。
提供專業經驗,培力老師及家長共同成長
在幼兒園裡,多數老師都是年輕女性,因此教保人員也是台北女青培力女性使命中重要的一塊。思考怎麼使老師一步步成長,讓他們在未來有機會成為組長、園長,是台北女青努力的目標之一。
目前辦理的四所幼兒園,分別是台北市的「景美園」、「吉中園」、「大龍峒園」,以及即將在111年轉型為非營利園的「新北市政府員工幼兒園」。徐執行長說,這四所幼兒園會互相分享資訊,包括老師、會計人員、行政人員,他們彼此交流分享,然後再把資訊統整,建立成模組教材。過去的方式是各個園所自己規劃辦理,現在則將所有資源集中,一起統合規劃,也讓資訊更有效的被運用。
除了規劃模組教材,台北女青也致力於幼兒專業輔導的領域,持續培力老師及家長看見幼兒發展需求。徐執行長說,在老師端,當班上有疑似特殊需求幼兒時,老師可能比較不容易判斷,但台北女青有相關人力,可以教老師該如何辨識以及協助幼兒。而在家長端,後續也會規劃活動讓親子一同參與,因為透過一同參與活動,家長可以注意到幼兒的互動有哪些不同,才能進一步提供協助。
結合資源跨單位合作 帶來更豐富的視野
因台北女青為國際組織,有許多在各個專業領域的董事可以將資源帶進非營利幼兒園中;另外也有許多女性志工大學生,有意願進入幼兒園協助弱勢家庭幼兒。這些人才都是母會可以帶給幼兒園的豐富資源。
台北女青在今年五月份,與101合辦「愛在雲端101 兒童公益市集」活動。他們將這些資源帶給園內的特殊需求幼兒,讓幼兒可以帶母親一起去101,共度難忘的母親節。結合許多不同資源的台北女青,豐富了非營利幼兒園的各個面向,對於老師、家長與幼兒,都能帶來不同的視野。
吉中園辦理的祖孫活動